为什么小型犬色?
首先明确一点,狗狗的“颜色”并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可能大家印象里觉得黄色、黑色这些颜色是“由基因决定”,但事实却是当狗狗被染成上述两种颜色时,其实是使用了具有染色作用的染料,将毛发中毛鳞片之间的色素剥离(脱色),从而实现的“改变毛发颜色”的目的。 但这样的方法并不能一直持久。随着动物生理代谢作用的进行,皮肤中的黑色素等色素会慢慢降解,同时皮肤腺会不断分泌油脂,通过毛孔均匀分布于全身各部,以达到保护皮肤表面,避免紫外辐射的伤害。而经过油脂滋润的皮肤,再涂上相应的染料,才能最终实现长期“保持色彩”的目的。 其实不管是小型犬还是大型犬,身上的颜色都只是一层“皮相”而已——表皮上的皮脂膜能有效地保护毛发和皮肤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而色素则是从内部为皮肤带来鲜艳的颜色。但不管是皮相还是色相,都不可能“由遗传基因决定”。 不过,既然皮肤表面的颜色是不能遗传的,那么对于题主所说的“小型犬更色”就很好解释了。这只不过是人为选择的结果!
人类社会始终是由“强者”统治的,而大小就是强弱的一个直观表现。因此体型较小的人或动物,通常会在竞争激烈的“人类社会”中处于劣势。比如我们人类自己,如果是在体格等方面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或者女性,在面对同样身强力壮的歹徒是根本没有反抗能力的,只能任人宰割;同理,在犬种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身材矮小的狗面对高大强壮的竞争对手也会处于完全劣势,在争夺食物、配偶等方面都会沦为失败者。
于是,自然选择让狗们在进化的时候,对大只的同类更为“警惕”一些。而在人类社会,则会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来使小狗长成更大只的样子——这样既能解决“自然缺陷”带来的困扰,又能满足“人类偏好”的需求(更大只的动物看起来也更“威风凛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只”确实是一种“先天劣势”。
当然了,这种“先天劣势”并不能决定一切的胜负,毕竟“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其实这也适用于人类的自身发展。从小处来说,一个天资聪颖但出生贫寒的男孩和一位资质平庸但却家境殷实的女孩结为伴侣,往往前者获得的利益会更多;而从大处来讲,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天时、地利”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