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腹水是怎么引起的?

沈华丹沈华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一直关注相关科研论文的进展,发现最近有一篇很有意思的论文(Peng Zhong et al. 2017)报道了一种新的导致淡水鱼发生腹水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能够引起异尖线虫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首先利用qRT-PCR检测了感染异尖线虫的鲤鱼的血清和组织的病毒含量,发现感染后3天病毒的含量即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并维持稳定;而用病毒抗原和荧光抗体对感染异尖线虫的鲤鱼进行抗原定位发现,病毒主要存在于消化道、肝胰腺以及胆道系统内。这些结果表明异尖线虫可以感染鲤鱼并且引起体内病毒的增殖。

为了研究病毒的复制周期,作者建立了原代鲤鱼胆囊上皮细胞系用于病毒培养和传代,并通过免疫染料染色观察病毒感染细胞的状况。结果发现,病毒可以在细胞中大量复制并在细胞之间传播,在细胞培养的第7天左右,多数细胞已经死亡,但病毒载量却达到了最高峰并出现下降趋势,推测可能是由于病毒颗粒从细胞表面脱落所致。作者还发现了病毒样颗粒(VLPs)的存在,这与之前文献报道的水生动物肠道病毒具有囊膜的特性相一致[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者在感染早期检测到了病毒蛋白,但是到实验中期并没有检测到病毒基因组序列,于是提出一种假说——病毒可能通过编码非结构蛋白来介导病毒进入细胞,然后以出芽方式形成复合病毒颗粒(图1)。

作者还通过免疫印记检验了感染异尖线虫的鲤鱼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异性抗体,发现第3天时已有显著升高,从而间接证明了病毒能在体内繁殖。

最后,为研究该病毒来源,作者将病毒接种至Vero细胞系上清中,发现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作用(CPE),而接种前先用鼠伤寒杆菌清除异尖线虫感染所特有的细胞内寄生菌可完全消除CPE,说明此病毒是异尖线虫病毒(IOV)。

综上,作者首次报道了异尖线虫病毒能感染鱼类并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为研究异尖线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1. Peng Z, Yang H, Zhang X, Liu J (2016). The role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anthocephala and their hosts. Parasitology Research 115(4): 1497–1508.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